古谚语:“百草回芽,百病萌发。”
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
特别是初春,
天气由寒转暖,
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
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
猩红热作为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认识猩红热这种疾病吧!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A组乙型(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持续性发热
温度可达39°C左右并伴有头痛、全身不适,颜面部充血,口鼻部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发白称之为“口周苍白圈”。
*咽峡炎
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并有脓性渗出液。
*全身弥漫性红疹
一般于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发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在皮肤上出现均匀分布的弥漫性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
*病程初期舌覆白苔
红肿的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舌头红白相间,形似草莓被称为“草莓舌”,2--3天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凸起,称之为“杨梅舌”。
*疹退后皮肤脱屑
皮疹密集处脱屑更为明显,可有片状脱皮,面部、躯干常有糠屑状。
猩红热的预防
目前尚无相关疫苗。从近几年监测结果来看,猩红热发病以轻症病例为主,极少出现重症病例,症状多不典型,而且在小学生和托幼机构儿童等易感人群中健康带菌率达10%以上,存在隐性带菌感染的风险,所以做好以下预防尤为关键: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晒被。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加强户外锻炼。
3、患病儿童应及时就诊,及时隔离,避免交叉传播。
4、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做好日常隔离消毒,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防止疫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