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现在很多父母提到手足口病 & 疱疹性咽峡炎这俩家伙,都会瞬间“脸盲”。因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实在是太像了。手足口病 & 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时期主要发生于 1 ~ 7 岁的小儿,尤其是 5 岁以下,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那么,如何区分这两种疾病呢?今天小编就来告诉你。
手足口病
症状:1、发高烧,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2、出现丘疹或疱疹,多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3、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
小贴士:
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机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有手脚水泡与发热后,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切勿拖延。
疱疹性咽峡炎
症状:1、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出现1~2mm的疱疹溃疡;2、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4、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小贴士:
疱疹性咽颊炎来势猛烈,高热抽搐的临床表现往往让家长先乱阵脚,但实质上来说疱疹性咽颊炎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应及时就医,否则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小疱疹发展成脓疱,病情就加重了。
如果得了这两种疾病,怎么办呢?
患儿应隔离 2 周时间;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应注意观察病情有无加重,定期监测体温,体温超过 38.5℃,进行退热处理。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注意手部卫生。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呢?
因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都是通过粪-口-呼吸道传染,且都是因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所以预防方法也相似。
除手足口病可以接种疫苗之外,防护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隐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强或曾被感染过,因此不会发病或者只出现类似感冒、口腔溃疡等较轻的症状。但成人在和宝宝的密切接触中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宝宝,因此成人在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洗干净手之后再去抱宝宝。另外,家长们也应关注宝宝周围其他小朋友生病的情况,避免与生病的宝宝密切接触。
温馨提示
凡出现发热、感冒或呼吸道症状,且发现手足口疱疹、皮疹患儿,应速去医院就诊。大庆市第二医院咨询电话:0459-520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