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属微创医学范畴,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Seldinger为基础发展而来。它的定义为:以影像学为基础,并在X线设备的导引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等,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或者用以取得病理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材料,以明确病灶性质。
早在一千年前,人们就把介入技术应用于实践之中。一次,一位在战斗中负伤的士兵因胸腔内大量积血生命垂危,医生当机立断,使用射击敌人的箭头在伤员的胸部划一小口,将一根麦节插入伤员胸腔,始其腔内的积血顺利排出,挽救了士兵的生命。这种最初的胸腔引流技术,就是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始。现在许多医生进行的穿刺活检、灌肠术、经皮神经丛阻滞麻醉、囊肿的硬化治疗、血管内支架等等都是介入技术的延伸,可见介入技术源远流长。特别是近百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经过众多介入学前辈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使得介入性治疗技术日趋完善,治疗范畴不断扩大。不仅包括神经、循环、呼吸、消化、骨骼、泌尿、内分泌、还涉及耳鼻喉及眼科等诸多学科领域。由于它具有微创、高效、安全、并发症少、恢复期短、可重复性强及不破坏原解剖结构等优点,显示了它有着更加宽阔的发展前景与旺盛的生命力。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得放射科的职能由过去的以诊断为主发展到诊治并重的新阶段,现如今介入放射学科已成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治疗学科之一。
介入治疗后注意要点
首先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克服急噪。饮食上以高营养易消化为主,增加维生素的摄入。肝功能损害者禁食或限食蛋白质;腹水者应低盐饮食;食欲较差的病人可采取少量多餐的进食方法,食物要松软,不要过量,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肿瘤坏死期间发生破裂。出院后要经常与医生沟通,有什麽不适客观的向医生反映,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另外,出院后一定在介入手术后的40—50天进行复查,以便制定出下一步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