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护理Medical Care
您的位置:首页 > 医疗护理 > 健康教育 > 

危机四伏的手足口病——我们来帮您


目前,已经进入冬季,但是手足口病仍然没有消失,困扰着很多家长。那么如何预防手足口病,让家长们不再“谈病色变”,下面就由市第二医院感染三科(儿科)来为您解答一下吧!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常见血清型有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今年的病原体主要是CVA6,已成为继CVA16、EV71之后的又一个主要常见病原。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或环境进行传播。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痊愈。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

由于今年病毒特点不同,已由往年手足口病的“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转变为新的特征:

皮损累及范围较大,疱疹密集,多以大疱样皮疹为特点并伴有瘙痒、疼痛。早期皮疹表现为皮肤颜色的米粒大小丘疹,周围略有红晕,随后疱疹很快增大,形成薄壁疱疹,部分皮疹可以融合。随病程进展出现破溃、结痂并伴有脱皮。

部分患儿恢复期容易出现指(趾)端脱皮,约 20% 左右患儿在恢复期病程 2 – 4 周后出现脱甲病。

手足口病怎样预防?

1.减少接触感染的机会

*饭前便后要洗手。

*个人用品专用,公用物品定期清洁。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2.环境隔离与保护

*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洗衣勤晒被。

*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到公共场所逗留。

*观察身边有无患病儿童,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减少被感染机会。

3.保护孩子的抵抗力

*注意孩子的营养和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引起孩子机体抵抗力下降。

*成人也会感染病毒,一般不会发病,也无**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外出归来和照护孩子时也要注意手的卫生,避免携带病毒传染给孩子。

专家简介

刘春河,主任医师,现任感染三科(儿科)主任。擅长儿童各种传染病,成人肝炎肝硬化,尤其对孕妇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的**。现任大庆儿科学会委员、黑龙江肝病学会大庆分会委员、《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编委。大庆职工医学院、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对中毒性菌痢、暴发型流脑、乙型脑炎、重症手足口病、重型麻疹、重症肝炎、中毒性猩红热、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五年来成功抢救住院小儿传染病患儿约一万人次。20余篇文章分别在中国医疗前沿杂志以及中外医疗杂志等***杂志上刊登。两项科研获得大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科研获得大庆市第二十届自然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2004年至2016年连续12年荣获“大庆市第二医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8年荣获“大庆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3年先后获得大庆市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医务人员;大庆市卫生系统“诚信服务、精心救治”典型人物;大庆市卫生系统“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咨询电话:5202540、5202509。

刘春河主任答疑

Q:手足口得了以后还会再得么?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孩子有可能因感染不同种肠道病毒或不同的血清型病毒而导致多次发病,所以临床上会遇到有的孩子年年得,甚至一年得几次的也有。

Q:高峰季节可吃药**被感染风险么?

有的家长给孩子服用板蓝根或使用开喉剑/利巴韦林喷喉增加孩子抵抗力预防手足口病,这些是不靠谱的。药物滥用不仅起不到预防手足口病的作用,反倒会给机体带来不良影响。

Q:孩子得了手足口要隔离多少天?

手足口病的隔离期应该是从感染后的14天结束。通常潜伏期2-7天,也就是说,从发现该病后的10天内,孩子都是传染源,要避免与其他易感人群接触。

希望家长们看完后,既不惧怕,也不轻视,就把它当成一个病,对它说一句,“小样,我看透你了,我能治你,我还能防你”。

供稿:感染三科(儿科)

修改:宣传科




上一篇:猩红热元凶:C位出道的链球菌自述
下一篇:“深藏不露”的发热原因
黑公网安备23060502000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