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使用公筷公勺
培养文明健康用餐好习惯
疫情之下更应积极行动起来
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小公筷”带动“大文明”
使用公筷公勺的好处
1.干净卫生、预防疾病
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可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混用餐具最大的隐患是感染幽门螺杆菌,避免混用餐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我国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主要是通过口-口(共用餐具、洁具)传播,如果家中亲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可能会在合餐的时候发生传播,致使其他家庭成员感染。推广使用公筷公勺,是一个阻断食源性传播风险的有效方法。
2.减少浪费、文明餐饮
使用公筷公勺可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好习惯。在外用餐的剩余食物,大家尽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良好风尚。
公筷公勺使用方法
1、外出就餐时
公筷公勺应与个人使用的餐具有可识别性,如根据颜色、长短、形状或材质等明显区别。上桌的每道菜、汤都应配备分餐餐具,做到一菜一勺或一菜一筷。火锅或必须在餐桌熟制的菜品,应提供生料专用公筷。对尚未推行公筷制的餐馆,顾客可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或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
2、在家吃饭时
家庭成员最好要有自己固定的碗、筷、勺和水杯等,每个人都用公筷公勺夹盛食物。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抚养人可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严禁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
也许很多市民会想,朋友聚会用餐,桌上备公筷公勺可以理解,可是自家人吃饭,有必要分得这么清楚吗,何必多此一举?使用公筷公勺,和关系亲疏无关,致病微生物害起人来,可是六亲不认的。
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营造美好环境,自觉养成文明、卫生、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为早日全面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积极贡献。